离退休工作处
网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规章制度 | 政策法规 | 文体活动 | 部门信箱 | 办事指南

你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测试栏目 >> 正文

老年大学的文化养老功效
作者:ltx   2012-03-07 17:19:09   来源:319     点击:

 

    [内容提要]在物质养老不断得到满足的基础上,如何保证老年人在养老中享有精神慰藉?本文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发挥老年大学的文化养老功效。文章对文化养老进行了阐释,并从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尊严养老;增添生活色彩,实现科学养老;引领价值取向,推动和谐养老等方面分析了老年大学具有的文化养老功效。同时,文章对充分发挥老年大学文化养老功效的具体办法提出了意见。

    在我国老龄化社会延伸10之后的今天,在物质养老不断得到满足和进步的过程中,养老中的精神慰藉很自然地成了人们特别是老年群体的热门议题。随着社会化的大步前进,传统的以家庭亲情维系养老中的精神慰藉日显乏力,而正在兴起的以社会活动为支撑的文化养老已让广大老年人体验到精神的力量。今天的老人把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作为自己新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原因就是在老年大学的活动中深刻感受到了文化养老的幸福与乐趣。老年大学的这种文化养老功效已越来越被社会认同和重视。就此,本文拟对老年大学的文化养老功效谈谈看法。
    关于文化养老的提法
    所谓养老,简言之就是满足老年人生活、生命需求的经济社会活动,它包括养老资源和养老方式。养老资源又包括物质资源,服务资源和精神慰藉。而养老方式就是对养老资源的提供办法和供养模式。文化养老是针对养老中的精神慰藉的一种养老方式,就是通过提供文化以满足养老中的精神慰藉需求的活动,包括教育养老、文艺养老、科学养老等。
   老年大学的文化养老功效
    全国老龄办副主任、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袁新立曾经对老年教育的定义作过如下表述:“它应是以老年人为主体,以学校、传媒为平台、以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综合性社会教育”。精辟地阐明了老年大学“以学校为平台”的内涵及其在社会上的养老功效。笔者认为,深刻认识老年大学的文化养老功效,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提高适应能力,培养尊严养老;二是增添生活色彩,实现科学养老;三是引领价值取向,推动和谐养老。
    (一)提高适应能力  培养尊严养老
    现在的老年人,大都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由于历史原因,在他们的成长时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社会财富积累甚少,因此,少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大多数老年人文化底子薄弱。中国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勤曾在2006年“中国老年社区卫生服务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约有47%的老人没有上过学,具有小学和初中文化程度的老人约占46.2%,农村老年文盲和半文盲的比例高达54.2%。老人们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紧张劳动中,也无法抽出时间进行系统的再学习。文化素质低下导致的自卑感在一些老人中自然产生。特别是在科学文化大发展的今天,这些老人掌握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贫乏、单一,适应社会的能力相对较差。同时,也是由于知识和技能的原因,他们工作时期的劳动收入较少,家庭负担较重,个人积蓄也就不多。造成大批老人退休后经济拮据,成为了社会的弱势群体,其自卑感更为加重。再则,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在职养退休”等谬论使社会在老龄问题认识上的误解不断加深,老年边缘化正日渐严峻,导致老年人的主人翁意识和主流感较差。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实现群众“体面劳动”。温家宝总理也要求,要让人民“更有尊严”地生活。如何让老人们抛弃自卑,树立自信,对自己一生的“体面劳动”感到光荣和自豪,“更有尊严”地生活?到老年大学学习,接受文化熏陶,就是老人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正确选择。老年大学把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作为办学的立足点,把培养健康老人、快乐老人、尊严老人、爱心老人、价值老人、时尚老人,极大地提高老年人的素质,提高适应社会的能力作为办学目标,通过“补课教育”、“完善教育”等,从最早开设传统文化知识的书法、国画、文学、历史、诗词课程,促进身心健康的歌舞、拳剑、生理、心理课程,以及应用技术的家电维修、养殖、种植等课程,到与时俱进不断根据需求增设英语、电脑、投资理财等课程,尽量满足老人们对知识的渴求。26年来,各级老年大学(学校)已成为广大老年学员新思想、新理念、新技术的学习基地,成为新知识,新文化的传播基地,成为广大老年人最欢迎和满意的教育园地、文化广场。老人们在颐养天年时期的思想观念、知识技能、情感熏陶、性格培养、意志铸造、审视标准、欣赏水平等等,都在老年大学提供的文化教育及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在老年大学厚重的文化氛围里,他们能以欣然之态,做心爱之事,如品香茗、如食美味、如游智海,开启心扉,扩大眼界,充实胸怀,焕发潜能,养成高雅的气质,跟上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这样,培养了自己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就能自立于社会群体之中,增强自己仍在社会主流中的感觉,尊严地度过晚年生活。
    (二)增添生活色彩  实现科学养老
老年大学的教学方式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和多样性,不论是教和学,都有很大的开放度和自由度,其目的在于满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表现在,一是教学内容都是根据老人们科学养生、养老、提高生活生命质量需要来安排的,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棋琴书画、歌舞拳剑、医疗保健、现代科技乃至投资理财等,从不同角度满足老人们的知识需要;二是在三个课堂中贯穿“自主学习、互动学习”。除第一课堂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外,同时还组织以教学展示为主的第二课堂和服务社会的第三课堂活动,为学员创造音、体、美学习及锻炼的场所和自我展示的平台,在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促进社区文化建设中锻炼、展示和提高自己,尽可能地满足老人们多样性需求;三是老年大学社团组织日趋增多、更加活跃。包括建立的老体协,文学社,艺术团,时政、历史和老龄问题等研究会,广泛吸收学员参加。当这些组织开展的各种活动被社会肯定,如创作的文学、书画、摄影等作品被发表,参加多种赛事获得了奖项,参与活动受到观众欢迎和高度评价,其成就感、幸福感在学员中自然产生,而这也正是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老年大学开展的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给老人们增添了生活的乐趣,满足了他们心理、生理上的需求,科学地铸就了他们的养老生活。
    (三)引领价值取向推动和谐养老
    一个群体和谐氛围的产生,须以这个群体的共识为基础。但是,在目前我国经济转型的特定历史时期,社会不同阶层、群体(包括老年群体)和个体利益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在两极分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认识反差较大。老年大学通过加强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开设公共政治课,举办时事报告会,正确引导学员面对社会热点、焦点,评选优秀师生学员干部,发挥道德模范作用,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老年教育的全过程和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使之转化为学员们的自觉追求,引领了学员的价值取向。同时,老年大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者中起着一个沟通平台的作用,让原来不同经历、学历、年龄、职业,拥有不同财富的学员,都在一个新起点上,在一个人人平等、民主的环境里共学、共创、共展、共享、共乐,扩大了学员之间、师生之间以及与社会各方面的人际交往、信息交换、思想交流。学员在老年大学提供的机会均等的条件下,其学业和创造的成果都会公开、公平、公正地受到学校和社会的客观评价和展示。这样做到了思想沟通,关系融洽,共识形成,为创造一个和谐的养老环境打下了基础。
    发挥文化养老功效的组织形式
    近年来,老年大学的文化养老功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肯定,正在引导老年人把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作为自己新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老年教育的理念和实际工作者也正在探索发挥老年大学文化养老功效的有效组织形式。笔者初步调研后认为,以下几种形式可作尝试。
    (一)学校与养老机构结合
    1、校办养。即学校内设养老机构(或学校附设养老机构),学校负责教学和养老机构的全程管理。其运行是以学校教学为主体,主要并优先吸收校办养老机构的老人参加学习,同时也吸收社会上的老年人人校。其特点,一是老年大学的学员和养老机构人住的老人比较稳定,便于管理。二是有效实现对老人集中全程养老服务,包括吃、住、医(一般在养老机构设有配套的医院或诊所)、用(在学校还可建小型商场)、学、动(文体活动)、游(旅游等活动)等。三是更能及时准确掌握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信息,加快老年产业的发展。四是资源充分利用。学校和养老机构的场地教学养老装备统一使用,提高资源的使用率。五是学校、养老机构获得的拨款和资产性收入还可调剂使用,有利于学校与养老机构的共同发展。这种形式适合校舍在建的老年大学,便于在新的起点上进行全面规划。如重庆市巫山县老年大学,他们与开发商共同规划了在新建的巫山县老年大学用地上建起一座1万平方米的老年公寓,产权各半,由学校统一管理,2011年落成后便可运行。
    2、养办校。即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内开办老年学校。其运行和特点与校办养老机构基本相同,只是工作是以养老机构为主的统一管理。
    3、老年大学与独立的养老机构结合。由养老机构接送入住老人到学校学习,或由学校派教师到养老机构教学点上课和组织活动。这种形式适合已有的老年大学和独立的养老机构。
(二)校区结合
    就是老年大学与社区结合。学校在社区开设分校或教学点,对该社区家庭养老、居家养老的老人上课并组织他们活动。由此还可将老年大学的教学拓展到一些退休老人人数较多和居住比较集中的大型企业中去办分校。当然有条件的企业也可与老年大学签定协议,由企业接送老人到校学习,并参加活动。

 

                                                                                     摘自中国老年大学网 

上一篇:学校召开离退休职工代表通气通报会
下一篇: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版权所有 西南医科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