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退休工作处
网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规章制度 | 政策法规 | 文体活动 | 部门信箱 | 办事指南

你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测试栏目 >> 正文

老年人价值观与认识误区
作者:ltx   2012-03-16 16:07:13   来源:316     点击:

    老年人是财富还是包袱?由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属的地位、生活环境、文化素养不同,因而对他们的人生价值,持有不同态度。笔者认为:有必要以老年人价值观与认为误区为题,谈点肤浅的看法与同仁商磋探讨。
 
  
 
1、把尊敬视为价值。
    一提起老年人,大家都是从他们的经历,罗列了一大堆事迹,说明他们为国家、为社会创造财富,在建家立业中,塑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例,来表明其价值,其实成绩说明过去,不能算为价值。①对老年人的尊敬有两种态度:一种确实从内心感到老年人值得尊重,对待老年人的缺点,能够体贴谅解;一种是慑服于社会公德,而承认老年人的功迹,一旦遇到了老年人的缺陷无法理解时,就会把尊敬变为口头禅,淡化了成绩。②过奖了老年人的过去,对他们也并没好处,容易滋长狂妄自大,倚老卖老,傲漫自居,处处要人尊重,另方面使他们常怀念过去的光辉年华,一旦心灵受到伤害,容易产生失落感。
 
2、以官衔(在职)论价值。
    官价是社会的分工,职权是人民暂时的委托,在位与退休是角色的改变、工作重心的移位。绝不会使丰富的经验,深厚的知识,固有的各种业务技能和对事业的热心,在瞬间,随着变动而改变。人生价值不是以官本位为坐标,不在于谋取高职位,获得几项挂冠,甚至赚得了几多钱财,而在于有远大的理想和不渝的追求。有的以权谋私,虽高官厚禄其结果是声败名裂;有的拥有亿万家业而随意挥霍,落得坐吃山空;有的退了休、万事休,把人生价值看得一派渺茫,失落感临头,甚至牢骚满腹,对生活、学习毫无兴趣,忘记了过去的历史和现在应尽的义务。在这个大社会里,只要能正确估量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可以运用自己长期积累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使自己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参与者,又是小康社会成果的共享者,为自己创造一个完美的人生。
 
3、夸大了老年人的缺点,掩盖了他们的价值。
    老年人具有优点也有一定的毛病。其毛病是身体条件差,工作上心有余力不足,引起性格的变化,因而不受尊重,得不到温暖,无所追求。老年人与年轻人在许多观点上是不一致的,离退了岗位的老年人,除了有理不清的纠葛,需要留下帮助外,一般情况再有本事,外单位可用,原单位不欢迎。其看法:年老体弱、知识陈旧、思想保守;印象:倚老卖老、关系难融、不好管理;其结论:不好用、没有用、难使用。
老年学专家认为:人到老年只是生理上的衰老而心理上还可开创人生第二个春天。这一理论对正确认识老年人生观、价值观、老年观和挖掘老年人的潜力,将会起指导作用。许多事例表明,他们虽然体力不足,记忆力衰退、灵敏度下降,但是经验丰富,理解力深,思维能力成熟,洞察事物锐利,有坚韧不拨,勇于奉献的优良品德,工作责任心强,办事稳重,成功率高。他们有深厚的专业造诣,甚至还是专业行家和科学带头人,在六、七十岁的脑力劳动者,还属于旺盛时期,夸大缺点掩盖价值,是一种误区。
 
4、把老年人视为聚宝盆,有取不完、用不尽的价值。
    俗话说:“家有一老,胜过一宝”。他们不顾老人的身体,令其承担了家务、幼孙的照料等等,超负荷的劳动,认为是老人们的本分。儿女少了还好,多了不但有照料不完家务,还会引起媳妇们的和睦。能理解的儿女,从多方面体贴、尊重,尽量减少老年人的负担;不能理解的,还认为老年人,做点家务算什么,一不顺眼还要指责。
    有的老年人有养老金,生活有保障,因生活习惯,不同于年轻人,相当部分愿意成为“空巢老人”。“常回家看看”的背后,有一种是关心,体贴老年人,帮助解决些具体困难,给老年人莫大慰藉;一种是利用老年人疼幼、喜爱时而团聚的心里,趁机以“借、拿、啃”的手法,挖空心思地瓜分、吞噬老年人的钱、财物,甚至还要查询老人家的经济收支,促使他们烦恼。
 
5、过高估计自己的价值,提出了苛刻的条件。
    有些老年人把自己看成是个大人才,觉得没有用武之地,要求领导为他们创造优越的条件,以便施展才干。如在某种场合,主持者客气地请老同志讲话,某些老人认为发挥的机会已到,就不客气地,不根据对象,不考虑效果,讲了很长时间,对自己的历史大大标榜一番,人家的窃笑、喝倒彩还认为是受到鼓舞得到教育,因而越讲越带劲,这正是暴露老年人爱夸当年勇的一种弊病。
    要承认自己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光辉的历史只能说明过去,与时俱进方为俊杰,因此我们老人要不断学习思想常新,才能跟上时代脚步。
 
  
老年人继承光荣传统掌握一定知识,热爱祖国,心系事业,愿于奉献,在关心下一代为社会主义建设仍可发挥余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传播者。
    勤俭节约,艰苦创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笔者认为:艰苦创业是事业成功的根本,勤俭节约是经营管理的核心。有人把现代老人归纳为三低:文化低、消费低、文化享受要求低。这个归纳符合了现代老人的实际:在市场交易中,老年人“三思”惹人厌;“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口号犹新。有的老人说:现在生活好了,吃孙辈的(剩下的),穿儿女辈的(淘汰的)等等。当代老年人经受过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就是这个“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旧口号为动力,激励人们的士气,推翻旧社会建立新中国,塑造了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坚韧不拨的精神。他们渡过了困难时期,一直在与天斗,与地斗。让穷吓怕了,常怀忧患,保持居安思危的清醒头脑,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的高尚节操。
    有人说:“这种思想过时,跟不上形势,促进不了社会的发展,现在要提倡消费”。不错!老年人要增加消费意识,但目前贫穷者不少,消费也要视自己的能力,绝不可盲目。消费与浪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费是根据生产、生活水平发展需要消耗物质、财富;浪费是对财物、人力、时间无益地消耗。最近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报道、揭露了许多严重浪费的惊人数字,勿可掉以轻心。可见,老年人的这种传统美德并不陈旧,而是那么一些人缺乏这一感性知识,节约观念淡薄所致。若不引起警惕、将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败家子。可以断言:一个政党有了这一传统美德,就能凝聚全民族的力量,战胜艰难险阻不断的发展,朝着远大目标,奋勇前进。
 
2、社会教育的辅导者。
    老年人阅历长,经受着苦辣酸甜,积有正反方面的经验和教训,特别是老干部、老知识分子,长期受党的教育,有较强的是非辨别能力,因此在农村中被尊称为村里长老。农村中遇有困难,重大决策,特别是对国家暂时尚不能理解的方针政策,总要请他们参议。
    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精神文明建设,计划生育,乡规民约等等,如果能够通过老年人在农村中的实施贯彻,似乎能起一通百通的作用,如基层两委的换届选举,若是通过老年人的推荐,不仅人选准确,工作顺利否则困难重重,因此他们又是乡镇党委政府在农村工作中的好帮手。
    目前农村还比较贫穷,阻碍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是滞后的文化素质。要致富先治“愚”治愚就是更新思想、更新观念;就是精心编织人的知识结构;就是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要实现当代农民智力的飞跃,不是委托当地中小学校就能奏效的,主要还是靠社会教育,笔者认为这些德高望重的长老,当老师不行而充当社会教育的辅导者是再合适不过了。
 
3、拾遗补缺的修饰者。
    一个社会和家庭都要有少儿、中青年、老年人三种年龄结构,可称为成长期,奋发期,奉献或养老期,这是一个不可违背的历史发展规律。各个时期的任务分工,各有侧重。一个社会、家庭若是缺乏了某个年龄段,可以说是不完整的;其任务本末倒置,就会发展成为畸形的社会和家庭。朱时茂与陈佩斯合说的相声《主角与配角》。正说明没有配角何来主角?
    奉献社会是老年人的终生理想,也是生活的需要,饱食终日的乏味生活,老年人并不会接受。只有根据自己的知识、才能、特长和健康条件,适量工作,才能获得满足和喜悦,使晚年更加丰富多彩。他们在家庭里:当了孙经理,照料下一代,买菜做饭理家务;在社会:有的受聘于企业充当管理,有的投身于公益事业,兢兢业业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有的兼任了社会职务:校外辅导员,计生监督员,政治宣传员,政策讲解员,后进帮教员,家庭家教员,民事调解员,行风评议员等。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村劳力出外搞第三产业,有相当部分老年人留在农村承担农活。
    也许有人对他们整天起早摸黑在吵吵嚷嚷打门球搓麻将看不惯,说是坐享清福、颐养天年。其实这是为了充实生活,在与衰老和疾病作抗争。许多人不知晓他们在健康的背后,默默无闻为家庭、为社会作奉献,起了拾遗补缺的作用。
 
4、民间文化的继承者。
    我国历史悠久,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非常丰富,就我闽南地区,早在五代时,中原大乱、文化南移,与本土地域、海洋文化结合,形成了文化积淀,漫长的历史发展,已成为自己的特色。不仅在闽南地区传承,而且扩展到台湾及东南亚各国华人居住的区域。
归纳起来有五个方面。
A、口头文学。上个世纪末各地曾有搜集编纂过中国民间文学故事,歌谣、谚语三大集成,但由于当时种种原因,远远不足,遗漏者仍然很多。
B、民间艺术。形式有戏、木偶、音乐、曲艺、舞蹈、杂耍等,主要掌握在一批老艺人身上,他们主要是通过合同签约拜师学艺,在民俗节日的娱神、娱人而传承。
C、能工巧匹。为了养家糊口,学得一门专长,有祖传家教或高酬金学艺。传统工艺琳琅满目,形成各地各时期的特色。内容有美食、用具、装饰、摆设等方面。
D、民间习俗。除了传统节日外,还有婚嫁、生育、丧葬、起居、岁时节俗等传统庆典礼仪活动,不同节日有不同习俗。
E、历史渊源。许多老年人为了使家族的昭穆分明,世系清楚,掌握了许多资料。他们经历了大半个世纪还是许多大事的见证者。
    以上这些其特点是通过民间渠道民俗节日或者神秘地口谕在老年人中传承。该弘扬利用的已弘扬利用,对于那些受到历史因素的制约,纠缠在精华与糟粕,封建迷信与历史原貌,色情与婚姻,粗犷与高雅等问题上,以及市场经济,新生事物的冲击,已被遗忘,甚至视为现代文化的绊脚石,处于濒临灭亡,使研究和传承受到阻碍。尽管有人把老年人归纳为“三老”(封建、迷信、牌迷)。但这些老人,保护前人用智慧所创造的结晶,为申请加入“世遗”提供条件;为研究历史,解决历史纠葛,提供资料如给“台独”当头一棒;为控诉、揭露日本侵华罪行献见证。勿视了这一价值,将会成为憾事。
 
  
为了充分发挥老有所为,更有利实现老年人的价值,应该做好下面三点。
1、加强学习。
    老年大学是个加油站,是老年人的好去处。学习内容有两类:一是政治。老年人学习少了,对国内、国际形势和当前的方针政策了解不深,避免把黄历当成真理乱指责乱批评,影响老年人的形象;要鼓励他们不断进行思想改造:要以老党员标准,老干部的形象,老年人的尊严来要求自己,保持晚节,不超载警戒线;要正确对待自己检点确实存在的老毛病。二学知识。社会进步,科技知识,不断输入,冲击每个老年人。不求全面掌握,而要根据实际需要和能力学一点日常生活的新知识,才不会成为“功能性文盲”。
2、加强缎练,身体健康。
    老年人最大的劣势就是年老体弱,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体现老年人的价值,否则一切财富、知识都没有意义。要朝着专家所指的“健康四大基石”而努力:“合理饮食、戒烟限酒、适量活动、心理平衡。”目标是减少疾病,延迟衰老,健康长寿。
3、制造敬老的环境。
    尊老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要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的重视。首先要认识其重要性;其次是对老年人的缺点做到理解,不要去伤害老年人的自尊心,多给他们满意与安慰;再次是确实帮助老年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扬敬老传统,不是时紧时松,而是长期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今天尊重别人,明天受人尊重。

上一篇:社会携手共破“啃老”难题
下一篇:宜空腹服用的几种抗菌类药

版权所有 西南医科大学离退休工作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